膨化与膨胀加工类似,其区别是:
膨化加工制成需要颗粒。而膨胀加工制成不同膨胀率的粉状料或不规则颗粒。
膨化加工适合与生产膨化颗粒饲料,而膨胀加工用于原料预处理。
膨化指饲料经调质、增压挤出及骤然降压,使其体积膨大,制成蓬松状的颗粒饲料。膨胀是饲料经调质、增压挤出及骤然降压,使其体积膨大,制成蓬松的规则颗粒。饲料经膨胀加工或膨化制粒后,消化率显著提高。据报道,谷物经膨化后,猪对饲料的消化率可提高5%~15%,豆粕消化率可提高2%~6%。鱼类饲料消化率可提高10%~35%。一些低营养价值原料,经膨化或膨胀加工后,显著提高消化率,进而可充分利用饲料资源,降低配方成本。饲料经膨化或膨胀加工后,适口性明显改善,采食量显著提高。饲料中对湿热敏感的抗营养因子经膨化或膨胀加工后被破坏,因而可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例如:大豆经膨胀加工制成全脂膨化大豆粉被广泛应用于仔猪、肉鸡、狐豹等配合饲料生产,制成疏松、多孔的漂浮颗粒饲料,适合上层鱼类摄食。避免了饲料浪费及水体污染。饲料经膨化或膨胀后,杀死治病微生物,降低动物消化道疾病发生率。形成疏松多孔的颗粒,有利于吸收更多液体,油脂添加量大的颗粒饲料,采用膨化加工更有利提高颗粒饲料质量。
膨化饲料是一项饲料加工新技术,饲料在挤压腔内膨化实际上是一个高温瞬时的过程:即饲料处于高温 (110 -200 ℃ ) 、高压 (25-lOOkg / cm2) 以及高剪切力、高水分 (10 % -20 %甚至 30 % ) 的环境中,通过连续混和、调质、升温、增压、熟化、挤出模孔和骤然降压后形成一种膨松多孔的饲料。
饲料经膨化后,形成“爆米花”的状态,不但外形等物理状态有所改变,而且内部有机物分子结构也有改变,使淀粉更易消化,蛋白更易利用。和普通全价颗粒饲料相比,膨化饲料有其独特的优点。
1.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饲料原料经膨化处理后,香味增加, 适口性提高,能刺激动物食欲。
2.饲料的消化率提高。饲料经膨化处理后,使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的长链结构变为短链结构的程度增加,故变得更易消化。
3.可提高饲料品质。由于蛋白质与淀粉基质结合在一起,因此饲喂时不易流失,只有当动物体内消化酶分解淀粉时才将蛋白质释放出来,提高了蛋白质的效价。膨化过程也使蛋白质发生变性,钝化了许多抗营养因子,同时改变了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缩短了蛋白质在肠道中的水解时间。对于反刍动物来讲,膨化生成瘤胃不可降解蛋白,即过瘤胃蛋白,可避免动物产生氨中毒,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其次,膨化处理将原料分子中囊化油脂释放出来,提高了脂肪的热能值,膨化还将脂肪与淀粉或蛋白一起形成复合产物脂蛋白或脂多糖,降低了游离脂肪酸含量,同时钝化了脂酶,抑制了油脂的降解,减少了产品贮存与运输过程中油脂成分的酸败、哈败。
4.饲料膨化,最基本的就是减少了原料中的细菌、霉菌和真菌含量,提高了饲料的卫生品质,为动物体提供无菌化、熟化饲料,从而减少动物体患病风险,减少各种药物成分的添加量;第三,对淀粉提高了淀粉的糊化度,生成改性淀粉,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粘接功能。由于它的高度吸水性,使得我们可向产品中添加更多的液体成份(如油脂、糖蜜等),同时,因为它具有比普通淀粉强得多的粘接功能,膨化生产过程中淀粉添加量可大大减少。这为其它原料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余地,配方中可选择更多种的廉价原料替代那些昂贵的原料,可以大量地提高低质原料效价,降低成本,而不会影响到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