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良好的足球文化。
2.练体育就相当于赌自己的命运,练体育的同时没有文化的培育。
3.因为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成材率极低,再加上没有良好的补救措施,使得很多家长望而却步,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铤而走险。
那么我就说说家长为什么不让孩子铤而走险?孩子们的未来有哪些后顾之忧?
1.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明显的差别。在欧洲,孩子即便最终没有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但他也不会因为工作的原因而发愁,因为欧洲人无论在超市当售货员还是在公司当高管,他都很幸福,这里的幸福既来源于金钱,也来源于别人的看法。
金钱,西方国家对体力劳动者的报酬相当之高,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以至于很多企业的大工厂已经搬迁至中国,越南等体力劳动相对廉价的国家。别人的看法眼光,简单来说就是面子,挣的钱多了,自然也就不会在乎这些。
而反观中国,是很难有家长接受让孩子选择一个“不体面”的工作去做,这就是差别。
而这差别是由什么造成的呢?答案是我们的社会经济水平还并未达到像欧美国家那样对脑力与体力劳动无差异化对待的水平。当然,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有越来越多的外卖小哥能够月收入达到1万,这比很多刚来公司工作的白领要挣得多,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趋势。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不是1,2年就能改变的事情。
在中国一个小孩子去踢足球会被长辈认为是不务正业,毕竟在中国目前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参加高考读个好大学出来找份好工作才是大家一致认可的人生道路。所以我们在一个小区或者一个乡村很少看到一群孩子聚集在一起踢球。
中国经历过这么多年的发展,GDP 世界第二,可以说发展足球国家最不缺的是钱。但有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足球就是那个有钱就能解决的。你看沙特多有钱,但沙特足球永远也达不到一流的水平。中国足球不缺钱,缺的是一种热爱足球的文化,缺的是对足球这一职业的认可,缺的是懂足球管理的高级人才,缺的是对青训和足球设施的持之以恒的投入。
我觉得中国足球最缺少的就应该是完整的青训系统,中国足球在基层得并不是很好,没有完整的青训系统,所以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才会上不去。另外中国足球的场地设施也不是非常完善。场地普及率并不是很高,这也是主要的原因,只有做好这两方面,中国足球水平自然会上好。
中国足球缺乏拼搏精神,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团队作战精神,喜欢个人主义。没有更强的爱国意识。希望以后国足队员至少应该在部队进行军训半年以上的时间,好好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国足缺技术,这是肯定的。不过,如果把国足失败的原因单纯归结为缺技术,恐怕未必能令人信服。国足什么技术流派都学习过,英法荷德西。只要是欧洲足球强国,国足都聘请过该国的教练,但结果如何?不仅如此,当年,我们还派出少年到巴西留过学,球员的技术或许提高了,但中国足球的水平未见提高。而且,随着中国足球联赛的发展,中国球员的技术水平应该比20年前有所提高,但国足已经从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常客退步到会被泰国队连灌5球的尴尬境地。显然,中国足球水平低的根源并不是技术层面上的。
国足缺精神,这也是肯定的。巴西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的两场比赛令中国球迷印象深刻。阿尔及利亚、美国两队都在加时赛被对手打进两球,凭这两个队的实力,扳平比分已经没有任何希望,被淘汰出局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这两个队并没有就此缴械,仍不放弃任何一次进攻机会,最终在加时赛快结束时各进一球。这粒进球并不能改变这两支球队的命运,但他们的执着和坚持赢得了球迷的尊敬。如果国足遇到这种情况,或许早就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