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五计之 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大概的意思是说:敌人的处境艰难,我方正好乘此有利时机出兵,坚决果断地打击敌人,以此取得胜利。原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正在一片混乱的时候,趁机抢夺人家的东西。比喻当别人处于危难时,从中捞一把或乘机害人。兵法中意为乘敌人有危机而加以攻击的策略。第二十四计之 假道伐虢原文: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处于敌我两个大国中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它臣服时,我方应立刻出兵,彰显以威力,给与援救,这是不会不取得小国信任的。在《左传》中记载了“假途伐虢”历史典故,在春秋时期,晋国假道于虞以伐虢,灭虢之后,又回师灭虞,即借别国的道路向敌人发动隐蔽而突然的进攻。在军事上一般指越过中间地区,先去攻下较远的敌国,待中间地区孤立之后,再回头围而歼之。总之古代战争中所应用的战术,除了三十六计,还有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无不显示出古代人的智慧。
曹操之所以能成为魏武帝,这不是侥幸,而是大浪淘沙之后的名垂千古,曹操实在很牛,牛在知人善任、牛在大多数时候他都能比较正确的判断形势采取正确的行动。官渡之战,曹操实力不如袁绍,粮草也不如袁绍,后来在官渡僵持数月,曹操有心退军,给后方的荀彧写信,荀彧说不能退,必须坚持住。曹操在前线那个苦啊,几乎被困死了,但是还是听了荀彧的建议,继续坚持。许攸投降,让曹操去乌巢烧粮,这可能是个陷阱,但是曹操分析了敌我形势,去了,最终胜利。袁绍这边,战前战中,沮授、田丰等人的建议,无比正确,袁绍却不听,因为他前不久刚灭掉公孙瓒,骄傲自大、恣意妄为,性格又多疑忌,战败后回到家里,居然把提出正确意见的田丰给杀了,真是岂有此理!这样的人不败简直天理不容。
避实击虚:找到敌人虚弱的地方进攻,比如攻城的时候找到防守最弱的地方进攻,事半功倍,最易破城。围点打援:围住敌人一个地方攻打,预测敌人的援兵从何方到来,预先埋伏,进行伏击。隔岸观火:挑起两方的争端,作为第三方袖手旁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声东击西:假装去攻打敌人的一个方向,实际上却攻打敌人的另一个方向,以此来迷惑敌人,打乱敌人的兵力部署。兵者诡道也,战术总得原则是要迷惑敌人,让敌人疲于应付,以逸待劳,从而掌握战争主动权。
只要行军作战就有战术存在。只要战争要素构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结构,就是战术,比如排兵布阵,,比如利用地形优势,比如各种计策使用等等,所以战术是不可穷尽的。至于广为流传的各种排兵布阵的方法以及各种计策,只是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