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只是没有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人 什么意思

2025-05-09 23:44: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兄台是哲学分类中的高手,小弟不才班门弄斧一下。
确实,很多哲学问题多与宗教有关,宗教上也是同样多和哲学相交。
就二元统一和对立的问题,其实还真是多与宗教背景有关。

宗教意义中看,对立只是偶然的、世间的、统一才是终极的、完善的。阴或者阳只是事物的不同表现方面,单独去看任何事物都不完整,是阴或者阳的统一才构成事物的整体,任何事物中都同时存在着阴阳,不会单独出现。同样的道理,善或者恶也都是某个角度的一种定义,而不是一种永恒的行为。所以稳定来自平衡而不是对抗,就比如道家的阴阳图像,代表的就是一种混沌的统一。
以宗教而言,说的是不二法,就是不存在对立或者对抗,而只有统一。所谓不二,不是说矛盾的对立的两面相等相同,而是说作为世间法,他们本质是无自性的,都是因和缘的关系结果,都是有局限有变异的,所以从出世间的角度叫“假有”,就是假设而成立的。一件你看来是善的事在他人看可能是恶,一件我以为美的东西在别人看也许是丑。所有这些对立矛盾的评价认定,其事物本身就在那里,不因为你喜欢而存在,不因为你不喜欢而不存在。从出世间法去理解就是不二,意思是本来如是。
从佛法来看,是非、善恶、真假等等判断,都是针对某种时候某种情况,仅仅针对特定的表现而有的定义。但定义是死的,现象是变化的。在实际生活中同一件事换个角度看则各有各的因和缘。任何简单说是或者非都是值得怀疑但却是不能否定的,因为评价自有评价的动机和理由。所以是中道来观察,是解释而不是评价,要脱离非此即彼的偏执才可以真正全面理解事物本身。一切执著都是苦恼之源。
就各个宗教而言,表面上的二元体系其实代表着二元体系的统一,就比如说奥古斯丁早先认可的摩尼教,光明和黑暗表现为二,但是实质上他们的统一与平衡才是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光明的胜利不是代表黑暗的消失,而是代表黑暗的被统一、被归附、被吸收。但这样的解释和逻辑只是简单的朴素的宗教概念,与之类似的是中国道家的阴阳和合形成太极的概念。但当这样的宗教意义被哲学逻辑去分析,也就是早期基督思想被希腊哲学和逻辑学所解释的时候,宗教的表达就产生了飞跃。在以希腊逻辑学体系所解说的基督思想里,神(上帝)所代表的终极,是不能按我们自认为的善或者恶所规定的,而是被称为神意,是人所不能理解和猜测的,因此是超越于善或者恶,这就是宗教中的逻辑。从基督教思想上讲,神性是理性的极至,理性是神性的表现。因此理性的限度与神性的无限性不存在矛盾,而是互相的体证表达,神性即理性,理性即神性。神性的特征在于不可知性(无限性),因此相对于可知的、有过程有变化的、有目的的理性,是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神性。除非是事物的初级源点或终点,但是无明无法知道源点也无法认识终点。所以,只有神性的无限放大,不存在理性的终点。由这样的逻辑的统一而推理而认识“上帝”的永恒、唯一与无限,使奥古斯丁认可了基督思想,抛弃了摩尼教的简单理性描述。
这个逻辑无论是贯彻在基督思想还是佛教、道教思想,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超越“人”这样的普通思维,寻求一种超越常规认识的终极道路。可以这样理解,在基督思想中,上帝的意志,或者他的能力,是超越我们世俗的善或者恶,他的一切所行,都不能简单用善行或者恶行去理解和谈论。

至于善恶变化的关系,需要从变化和无常去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正,什么是邪……这些是从正见而来的分辨,是知道世间诸法相的表现和运行,是明白正常生活的道理,因此属于正思维。善与恶、好与坏、正与邪等的延伸,演变成非此即彼的截然对立,则成为分别心的错误了。一切事物都是需要通过中道来理解应化,这就需要有正确的“分辨”能力,知道如何保证“中观”而不落入“分别”的边见和邪见,而生起错误的执著。
佛法是说因和缘的变化必然导致结果的变化,这种“缘起”观点的树立才是客观和稳定的见解,所谓“空性”实质上是对无常表现的总结。因此说空性即是法性,指的是无限的可能性和包容性。由这样的性质,从使我们有觉悟和不觉悟的可能,真正的觉悟了,就能够知道如何运用事物的因和缘,调整发展变化的方向,不能觉悟的只会知道事物的正在变化而不知道为什么变化和怎样变化。因此,任何事物都会有变化,都可以被调整,而其中的方法手段是否正确,只有真正的觉悟者才能认识,至于我们这些普通人,只能是看过以后以自己的认识去分析,这就谈不好正确或者错误了。

回答2:

这个意思就是只要是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法,你没有找到答案,并不代表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只要你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人就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懂吗?找一个真正懂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