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不能只是死记硬背,看自己的基础怎么样,要是拿起历史课本什么也不知道的,那你就要努力了,先熟悉课本吧,至少的知道历史的大体内容吧 。历史书后面的历史大事时间表是一个很好的复习资料,以时间为线索把历史串一边,要知道任何历史事件发生原因过程结果都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的,因此一定要很好的把握时间这条线索。具体的来说,要学好历史你一定要身体力行了,总结吧,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重点是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分别总结,无论是古代史还是现代史,总结是都有一个规律,从其政治经济和思想三部分开始总结,最好是列个表横行写政治经济和思想纵行写时间,在政治部分写历史事件,历史事件一般从原因、过程、结果、影响或者意义几个方面总结这个老师一般都讲过,要是认真听的话,应该知道,但是光是知道可不行,要学会用,要把老师教给我们的这种方法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有的参考书上可能已经总结好了,但是那样的东西不好记,最好自己总结一下吧,印象会相当深刻的,而且当你总结完后,你也就真正学会了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了。历史大题里一般有给一段材料让你回答问题。像这样的题一般一句两句里就隐藏了一个答案,只要你把之前的工作做好,读这样的题时你就能反映上来了,祝你好运慢慢努力吧,对了,还有就是你总结时可以试一下一个字或者两个字来概括一整话,也就是说要找关键字,这个关键字可以让你想起这一整句话的内容,我经常会用这种方法的,不知道适合不适合你了。至于数学,我个人认为就是先集中掌握一个典型的题,然后举一反三,题海战术不断的练吧。
2012高考历史复习规划和技巧
历史其实是一门日积月累的学科,因为在貌似杂乱的历史现象中,梳理、思考、以史为鉴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但是单单为了高考的历史学习却有着自己的方法和捷径。
备考高考,其实就是备三个东西:教材、考试说明和真题。而针对备考的一年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
首先,从升高三的暑假开始到高三寒假结束这半年的时间,主要是打基础的时间。第一轮复习主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具体的步骤和安排可以按照课本的顺序,新课标之后采取专题史的形式也没有必要打破,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多的唤起高一高二学习历史的记忆。这段时间注意掌握两个东西,第一,这个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什么?比如,复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史,我们要着重掌握关于儒学的兴起和在后世的沿革史;复习中国近代史要注意掌握中国的半殖半封的加深以及由此带来的各阶层的抗争。第二,要注意尽量全面掌握知识点。参考2010年的北京高考题会发现,有一定比例的细节知识点的考察,比如,让大家的学姐学长们都吐血不止的“元代王祯的《农书》”,用人教教材的同学书上只有七个字,七个字…所以这些细节的考察需要大家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夯实自己的基础,让知识体系尽量的全面。这个时期知识点为主,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真题,培养做高考题的感觉以及对于难度的把握。
然后,从第二学期开学到二模结束的时期,进行历史的第二轮复习。这段时间的复习,可以打破教材编写的框架,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教材使用专题史的形式,我们就转而采用编年史的角度,将整个历史的知识通过另外一条线索穿起来,这么做还可以让原本因为编写的体例而不得不分散在各本教材的知识重新整合在一起,从而有利于我们看到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的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先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起来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古代史的部分为例,我们可以重新按照朝代来梳理一遍,一方面可以看到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概貌,同时可以发现一些貌似相对矛盾的细节。比如,北宋政治的积贫积弱和经济的繁荣的矛盾。而这样的点也是高考很容易出题的点。上面说的梳理工作并不会占据很大的时间,所以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多做真题,首先是北京地区的真题,然后是全国使用新课标省份的真题,然后是全国卷,最后是剩下的真题。这些题没有必全做,按照我们上面说的顺序重要性递减。
第三个阶段,从二模结束到高考的时间,进行历史的冲刺复习。所谓冲刺,就是我们不在纠结于细节的知识点的掌握,而是更加重视解题方法和时间安排的训练。这段时间的知识积累主要是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为线索进行梳理,因为通观北京的高考题会发现,文综的命题从来都是不回避社会热点的;同时结合考纲,看其中的新增考点和改动在哪儿,因为考纲往往三月才出,距离高考已经很近,这个时候出的东西,有所删改,难免有瓜田李下的意味,所以这个部分大家也要注意;同时可以顺带注意是否有相关的整的周年纪念事件。对于2011的高考来说,当然就是要关注一下以1结尾的年份,尤其是以11结尾的。上述的工作仍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那么这段时间的重点是放在做题方法的准备上。以材料题为例,重点体会如何从材料中条分缕析获得答案,如何知道答案是来源于知识还是材料,如何确定答题的方向,如何确定要答哪个知识点等等。这段时间还要注意回头重新看自己在一年的复习过程中做错的题目,分析自己的思路的缺陷,知识的缺陷等等,查漏补缺。这个时期有个误区需要注意,这段时间临近高考,我们往往会听到很多关于要注意休息,关于冲刺无用,关于要放松下来的建议,但是我们的经验是这段时间,如果可以很好的冲刺,一鼓作气,效率是任何时期都不能比的,而且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就是整个高三的复习规划,最后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够在高三一年的历史复习中稳扎稳打,最后取得满意的成绩。
历史啊,我们以前老是这么教的。1.针对一个问题(你随便找一个来试试),你要从多个方面回答,我们那时候是从三个方面:经济,政治和文化。
2.考点也必须要熟悉,考点熟悉,看到一个题目,你大概就会知道它要问你什么问题了。比如给你一个顾炎武的材料,那么问题很可考察顾炎武的思想----反封建。
3.所以熟悉大纲是灰常重要滴。识图是件麻烦的事情,但是联系大纲,对于一个平时多做点题目的考生来说,就很容易猜出来它考什么了。
4.那一叠一叠的参考书都是狗屎。
只要掌握答题格式(我说不清楚,你随便找两三个同样的题目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参考答案就看的出来格式了),再加上熟悉大纲和背熟一些答案里面常见的答案,历史就算解决了。
高考除了勤奋,除了跟老师搞好关系让他传授一些答题格式给你(这点很重要,因为高考考的是老师二不是学生),还有一点就是要“灵活”,很多人都断腿,也许成败就在于这科断腿的,所以这时候灵活就十分重要了,灵活,就是考试的时候该大胆就要大胆,没证据谁也不能说你什么。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叼一点,高考算个屁啊,不就是几本书么,哥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过去,高考答案都在书上,花点时间就可以扬名立万不是!!!
大学在你们眼里是可以潇洒的天堂是吧?错!要读透大学课本,只有那种万分之一的人才办得到,你以为呢!高考很简单的,麻痹的,叼一点就把高考吃了!大学三四年有二十几本书,要读懂这些书就要自己去找资料,加起来的本数至少乘以三,就是六十多本,你自己掂量掂量吧,高中多简单!
愿上帝保佑早点取消高考以及你考个美丽性感历史悠久坐落大城市占地面积大的大学!
我是一名理转文的考生,所以文理的考试特点大概都了解一些,不敢冒言,现在的文科考试,更多的倾向考你的认知能力,不单单是要背诵就能解决战斗。就如一楼所言,要理解。
数学是必须要跨越的,没有其他办法,打好基础,一定要打好基础,大量的练习题,反复做真题去摸索真题的思路,这是不能省略的步骤,没有捷径。
历史的学习,要有客观的历史观,这对你理解一些历史事件和一些意思相近的答案很有帮助。
文综三科,知识点凌乱,但是内在逻辑还是有的,推荐你认真画一下自己的知识树,现在的教辅资料都有知识树,但是不是太简单,就是感觉太粗超,所以你要下功夫画一套自己的知识树,耐住寂寞,细化知识,打好基础,细心,耐心。
加油!
历史很好学,主要是要看兴趣。没兴趣的话就当做故事看。考试的时候大题目主要看他的分值,根据分值踩点。一般5分一下,就是几分几个点,如果是4分说明有4点,宁可多答。答6点比较适中。如果是6分或者10分,那就需要答3点以上或5点以上。历史的大题目最好答了。选择题主要看你的记忆力怎么样了。至于数学我的数学不好,没法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