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血的营养价值
鹅血,别名家雁血,性平味咸,具有开噎解毒的功效。《本草求原》:“苍鹅血治噎膈反胃,白鹅血能吐胸腹诸血虫积。”,现代研究证明,鹅血能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的形成,使癌细胞数量减少,发生溶解,病灶减小。鹅血中的抗癌因子不被人体消化道中的酸、碱、酶所破坏,其实是鹅血中一种低分子物质,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国内有用鹅血干燥后制成鹅血片剂、冲剂、胶囊等,治疗食管癌、胃癌、肺癌、淋巴瘤、鼻咽癌、白血病等,有效率很高。此方宜于各种消化道癌。
营养分析
鹅血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抗癌因子等活性物质,故可治肺、胃、淋巴、鼻咽等恶性肿瘤,能改善症状,升高白细胞,增强与提高抗肿瘤的免疫能力,宜于消化道淋巴肉瘤及网状细胞肉瘤的治疗和吸血虫病引致的肝脾坚块,亦治小儿鹅口疮肿烂。除此之外,鹅血还有解毒、消热,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淋巴细胞的吞噬功能,养颜美容等医疗功效。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癌症病噎膈、反胃皆可食用。尤适合消化道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的患者、吸血虫病患者及小儿鹅口疮肿烂患者食用。同时贫血患者、老人、妇女和从事粉尘、纺织、环卫、采掘等工作的人尤其应该常吃。
2.高胆固醇血症、肝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应少食。
制作指导
1.鹅血冻干粉,适用于食管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病以及肺癌、白血病等。
2.动物鲜血不宜食用过多,以免增加体内的胆固醇。
食疗作用
中医认为鹅血性平、味咸、无毒,入心、肝、胃三经;
有解毒通膈、软坚化瘀、益气补虚、暖胃开津和治虚羸消渴之功效;
主治噎膈反胃、解毒。
鹅血
别名家雁血,性平味咸,具有开噎解毒的功效
1、《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血。
【动物形态】家鹅,体长约60-80cm。嘴扁阔,前额有肉瘤,雄者膨大,黄色或黑褐色。颈长。体躯宽壮,龙骨长,胸部丰满。尾短。羽毛白色或灰色。脚大有蹼,黄色或黑褐色。体躯站立时昂然挺立。
2、《本草从新》载:“鹅血愈噎膈反胃。”
3、《本经逢原》血能涌吐胃中瘀结,开血膈吐逆,食不得入,乘热恣饮,即能呕出病根,以血引血,同气相求之验也。
4、《本草从新》鹅血、愈噎膈反胃
5、《木经逢原》亦云:“鹅血能涌吐胃中瘀结,开血膈吐逆,食不得入,乘热饮”。治噎膈反胃,即食道癌,胃癌也……
6、《本经逢原》记载“鹅血能涌吐胃中淤结,开血隔吐逆,食不得入,乘热,恣饮即能呕出病根。”
7、《张氏医通》中还记述,王仲君患噎膈,虽极糜烂之稀饭,入喉即吐出,用生鹅血热饮之,一服便安,是夜小试糜粥,竟不吐出,其后从少至多,能食米谷,遂安。
8、《本草纲目》载:“鹅血利五脏,止消渴”……
9、《本草求原》:“苍鹅血治噎膈反胃,白鹅血能吐胸腹诸血虫积。”
1987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清朝黄宫绣纂修的《本草求真》中记载:“苍鹅血,治噎膈反胃。噎膈反胃,即食道癌、胃癌也。”
1959年9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清朝张璐纂修的《本经逢源》中记载:“鹅血能涌吐胃中淤结,开血膈吐逆、食不得入,趁热恣饮。”
2002年3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梦侬》中记载:白鹅血、白鹅毛均有治噎膈反胃、解毒之功。
据2002年12月31日《中国医药报》报道:在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鹅血抗癌性能的研究及药物剂型开发”中,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选用北方鹅血,结果表明,生鹅血及干冻鹅血粉均有抑瘤效果,且后者的作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