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消毒池 、加氯间 的设计投氯量如何确定?

2025-05-15 15:51:1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加氯消毒池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点。
①一个好的氯接触池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得到的水力性能可让微生物与氯做最大程度的接触,而使氯的用量最小。混合、停留时间和投氯量是取得充分消毒效果应考虑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设计不仅要得到最佳的消毒效果,而且还应把排到环境中有害化合物的浓度减至最小,并应保持较大的过水速率防止固体物的沉淀,从而减少池中固体物的积累。
②氯溶液与污水的初始混合特别重要,因大多数消毒作用发生在开始接触的几分钟内,而且大部分需氯量也是消耗在这一时期。因为氯胺在污水中的形成是非常迅速的,必须明确游离氯远比氯胺消毒有效。为了让游离氯与微生物尽可能多地接触,快速混合是有效的方法,这对于有效消毒也是重要的,虽然生成氯胺的反应速率比微生物与游离氯的反应速率要快。
③氯溶液与污水的?昆合既可在紊流条件下的压力管道中实现,也可采用机械混合装置实现。一般认为在紊流的静态混合器是最有效的,能在最短接触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杀菌率。有报道称,在紊流的静态混合器中,接触时间0.1~0.3min-般就可以了。在机械混合装置中,所需时间就要稍长一些。如果采用机械混合装置,氯溶液应当投加在紧靠混合装置之前的污水中。另外一种有效的混合方式,是水跃与上下往复隔板混合使用。静态混合器和隔板混合装置在减少运行维护费用方面优于机械混合装置。 ④快速混合后,加氯消毒的污水流入接触池。一般认为平推流形式是获得有效消毒最理想的水力流形。平推流能减少短流、死角、螺旋流和涡流的发生,还能减少理论停留时间与实际停留时间的差距。也可用串联的全混流反应器来提高加氯消毒效率。在这种方法中,池形不那么重要。串联反应器的一个优点是容易再增加另外的反应器,以提高处理能力,缺点是投资和运行费用都比较高。
⑤对于平推流式接触池的设计,池形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理想的情况是采用直通的狭长接触池。例如,一段管道就是一个很好的接触反应器,但往往由于费用和空间条件的限制,这种方式一般是不能实现的。圆形接触池也用过,但一般在水力特性方面运行效果不佳。大多数接触池均以矩形为基础,这样的设计最实用。
⑥精心考虑接触池的进出口装置,让污水水流均匀分布于池的横断面上。一个最有效的设计方法是沿接触池进出口横断面上采用铁齿形堰。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大大改善池中水流的水力特性。⑦促进接触池中推流条件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导流板,纵向导流板一般比横向导流板好。增加接触池的长宽比(L/W)是提高接触池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一般长宽比不应小于25:1。⑧曝气是改进氯接触消毒池的另一方法,用压缩空气缓慢搅动可改善水力特性,并可提供微生物与余氯的接触条件,从而提高杀菌率。曝气还可减少固体物的积累,从而减少因固体物腐败而产生的需氯量。二级污水处理的出水中采用2~3mg/I.的投氯量,在曝气条件下,仅仅15min的接触时间,就可以获得合格的杀菌效果。如果曝气不足以阻止固体物沉积,就要采用机械或其他方法清除固体物至少一次,使需氯量尽可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回答2:

5.5加氯间
5.5.1加氯量
按每立方米投加2g计
则加氯量W=368000×2×〖10〗^(-3)=736kg
5.5.2加氯设备
选用3台REGAL-2100型负压加氯机,单台加氯量为10kg/h。加药间建在接触池之上,采用管道混合器混合加药。

回答3:

根据你消毒日处理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