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苗
霜降前后,苗叶枯黄时,挖苗贮藏。起苗不宜过早,挖早了产量低。
起苗的方法是将苗畦土一块一块挖虚,然后将苗子提拔出,抖掉土,但不要抖净,把种栽上的叶子去掉,略带些土,扎成小把,稍晾干水气,放室内堆藏或屋外窖藏。堆藏要选不生火的凉屋子,用不干不湿的生黄土(不能用熟土),一层种栽一层黄土堆起,四周围30厘米厚黄土。如窖藏要选阴凉,不见阳光,干燥无水的阴坡墙角,冷处贮藏的种栽,发芽晚,移栽成活率高,每50千克种栽约需挖1米深、1.6米长、1米宽的窖,也要一层种栽一层干黄土间隔摆放,窖顶盖30厘米土,高出地面,使雪水容易流走。堆藏的种栽较干,定植后发芽比窖藏的慢些,但抗旱力强,后半月无雨也能成活,故药农认为堆藏较好。如果种栽在贮藏过程中腐烂,常造成很大损失。其原因有:重茬育苗种栽带病;收挖过早种栽不充实;挖回后晾的时间短,或雨天挖的种栽含水量大;或种栽晾的过久,萎蔫了也易烂;种栽中加土太少,贮藏期间受热也易烂。最易烂的时间是挖回来到窖藏初期,这时候种栽水分大,呼吸强,代谢比较活跃,易发热腐烂。冬季温度低,进入休眠,一般平安无事,到来年3月,气温上升,病菌开始活跃,种栽传病也很快。
(2)运输
应视移栽地远近采用合适容器和交通工具运输。
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全世界有120 余种,我国有40种,17个变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2种,为北柴胡和狭叶柴胡。产于东北、华北、内蒙古、河南及陕西、甘肃等省、自治区。北柴胡大都是野生的,人工栽培较少,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人工栽培开始大量发展。栽培面积也逐渐扩大,以山西种植较多。其以根入药,为大宗常用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