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旅游定点购物,建立旅行社‘黑名单’制度”……《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发布后,引发业界强烈反响,相关专家提出:《措施》是根治“不合理低价游”顽疾的“良方”,为了让措施落实到位,希望尽快出台相关配套的实施细则。
国家旅游局旅游劳模大师姜若愚认为,多年来,“不合理低价游”顽疾的存在让外地游客到云南旅游的体验感大打折扣,给云南旅游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措施》提出的22条“铁律”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整治旅游市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将让游客更有安全感。他说,新举措涉及到旅游市场的各个环节,每一条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责任明晰。下一步,还应有相关配套的实施细则以及更加细化的监督机制,加大执行力度,才能使整治措施更好地落地。
“取消定点购物后,旅游购物这个产业链将重新洗牌。”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暨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范德华表示,购物是游客出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取消定点购物并不代表取消旅游购物。很多省外游客到云南旅游时,特别希望购买具有当地特色、价格和商品质量相匹配的旅游商品,游客对云南特色购物店有旺盛需求。范德华说:“新的措施对途中购物点、远离景区的购物店影响较大,并且珠宝玉石、中草药等特色旅游商品在价位上会有一定的回落。相关企业应及时转变经营模式,让云南的旅游市场更干净、更健康。”
昆明学院教授、《旅游研究》主编窦志萍表示,如何使目的地和客源地实现同步治理,以及建立合理的导游薪酬制度,是我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中的两大难点。窦志萍说,切断“不合理低价游”的灰色利益链条,需要与客源地的组团社进行协调。这些企业并不在云南境内,市场监管有难度,因此需要全国一盘棋,需要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通力合作。此外,关于建设公开、公平、合理的导游薪酬制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不断探索。窦志萍说:“尽管目前团队游的比例在下降,但是导游的作用不应被忽视。如果在导游的培养、考核、晋级与薪酬制度上摸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子,云南将有望在国内旅游业打造出新样板、树立起新标杆。”